他曾是雍正最信任的左膀右臂,平定西陲、权倾朝野,却转眼之间,从权臣变阶下囚,最终被赐死收场。
年羹尧之死,震动朝野,但真正让雍正震怒的,还不是他的“罪行”,而是在抄家过程中,官员们竟发现了一行七字留言。
短短几个字,却如利刃刺心,让雍正龙颜大变,甚至传出“气到吐血”的传闻。这七个字究竟说了什么?
一个二十岁的官二代如何走上权力巅峰年羹尧这个人,打从娘胎里就含着金汤匙。他家里几代人都在朝廷当官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标准的"官二代"。小时候别人家孩子还在玩泥巴,他已经在私塾里摇头晃脑地背四书五经了。
二十岁那年,年羹尧参加科举考试,一下子就中了进士。要知道,很多人考到胡子白了都考不上,他二十岁就考上了,这智商确实不一般。考上进士就等于拿到了当官的入场券,年羹尧正式踏入官场。
展开剩余88%刚开始当官那几年,年羹尧做事认真,为人低调。康熙皇帝看这小伙子不错,有能力又听话,就开始重用他。三十岁的时候,康熙派他出使朝鲜。这可不是一般的差事,能代表大清朝出使外国,说明皇帝对他的信任已经到了相当高的程度。
从朝鲜回来后,康熙直接给他升官,让他去当四川巡抚。巡抚是什么概念?相当于现在的省长,手里管着一个省的军政大权。三十岁就当上封疆大吏,这升迁速度简直跟坐火箭一样。
年羹尧到了四川,正好赶上当地有叛乱。他带兵平叛,打仗有一套,很快就把叛军收拾得服服帖帖。康熙一看,这小子不光会读书,打仗也是把好手,心里更加欣赏了。
妹妹嫁入皇家后的微妙关系年羹尧在四川当巡抚的时候,他的顶头上司是四皇子胤禛,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。说实话,一开始年羹尧看不上这个四皇子。为啥?因为当时朝廷里最受欢迎的是八皇子,大家都觉得八皇子才是未来的皇帝。四皇子胤禛相比之下就显得默默无闻,没什么存在感。
年羹尧心里想的是:"我这么年轻就当上巡抚,前途无量,干嘛要跟这个没什么希望的四皇子搞好关系?"所以他对胤禛的态度就是不冷不热,公事公办。
康熙皇帝是个老狐狸,他看出了这里面的门道。为了让年羹尧死心塌地地辅佐四皇子,康熙想了个办法——把年羹尧的妹妹指婚给四皇子当侧福晋。
这一招真是绝了。年羹尧的妹妹一嫁过去,两家就成了亲戚。用老百姓的话说,就是"一家人不说两家话"。年羹尧再想保持距离都不可能了,他和四皇子已经绑在一条船上了。
从那以后,年羹尧对四皇子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。他开始积极为四皇子出谋划策,帮他拉拢朝中大臣。两人的关系从上下级变成了连襟,从陌生人变成了盟友。
帮助雍正夺位的关键一票康熙晚年,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,那是斗得你死我活。八皇子、九皇子、十四皇子都有自己的势力,四皇子胤禛看起来最不起眼,但他有个优势——有年羹尧这个能干的连襟。
年羹尧虽然在四川,但他的影响力可不小。他手下管着几万军队,朝中还有不少官员欠他人情。关键时刻,这些都派上了用场。
康熙驾崩前,关于谁继位的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答案。年羹尧得到消息后,立刻行动起来。他联络了好几个手握重兵的将军,又找了一批文官,大家一起上书,力挺四皇子继位。
"四皇子为人稳重,处事公正,是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。"年羹尧在奏折里写得情真意切。其他大臣看年羹尧都表态了,也纷纷跟风支持四皇子。
就这样,在年羹尧的运作下,原本希望渺茫的四皇子成功登上了皇位,成了雍正皇帝。雍正心里明白,没有年羹尧,自己可能永远都是个普通皇子。这份恩情,他记在心里。
权力让人迷失的典型案例雍正登基后,对年羹尧那是要多好有多好。不仅让他继续当川陕总督,还给他加了各种头衔。年羹尧的权力达到了人生巅峰,川陕两省的大小事务都归他管,其他省份的官员见了他也得客客气气的。
刚开始几年,年羹尧还算本分。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,全靠雍正提拔,所以做事兢兢业业,不敢有半点马虎。可是时间一长,问题就来了。
权力这东西就像毒品,沾上了就很难戒掉。年羹尧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,送礼的人也越来越多。起初他还推辞,后来看别人都收,自己不收好像不合群,就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"年大人,这是我们地方上的一点土特产,不值钱,您就收下吧。"
"年大人,我家小儿想在您手下谋个差事,这是一点心意......"
各种理由,各种借口,银子像流水一样进了年羹尧的口袋。他从一个清廉的官员,变成了贪官污吏。
更要命的是,年羹尧开始安插自己的人。谁给的钱多,谁就能当官;谁不听话,就想办法把谁搞下去。朝廷里慢慢形成了一个以年羹尧为中心的利益集团。
雍正其实早就察觉了,但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为什么?因为他需要年羹尧帮他稳定西北,需要年羹尧的军事才能。雍正心想:"先让他嚣张一阵子,等时机成熟了再收拾他。"
那七个要命的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年羹尧越来越狂妄,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了。有一次上朝,雍正问他西北的军务,他竟然爱答不理的,好像皇帝在求他办事一样。朝中大臣看在眼里,都替他捏把汗。
最让人觉得离谱的是,年羹尧在自己府里收藏了很多宝贝,其中就有康熙皇帝亲笔写的字画。按理说,皇帝的墨宝那是无价之宝,得供起来才对。可年羹尧偏不,他不仅随便乱放,还在上面写批注。
有一幅康熙写的书法,年羹尧看了看,拿起笔就在旁边写了七个字:"皇帝挥毫不值钱"。
这七个字写出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。在他眼里,皇帝算什么?不过就是个会写字的人罢了。他年羹尧手握重兵,朝中有人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皇帝的字画在他眼里就是废纸一张。
年羹尧写这七个字的时候,肯定没想到自己会有倒霉的一天。他以为自己会永远这么风光下去,以为雍正永远需要他。可他忘了一句老话:"伴君如伴虎"。
雍正一直在等,等一个收拾年羹尧的机会。当西北基本平定,朝廷局势稳定后,雍正觉得时机成熟了。他派人暗中搜集年羹尧的罪证,贪污受贿、结党营私、目无君上......一条条罪状摆在面前。
雍正在朝堂上当众宣读年羹尧的罪状,足足有一百多条。年羹尧这才意识到,自己完了。他被关进大牢,雍正给他留了最后一点面子——赐他自尽,不用受凌迟之苦。
年羹尧死后,雍正派人抄家。当官员们发现那七个字并报告给雍正时,雍正气得当场吐血。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一手提拔的人,竟然如此轻视皇权,如此忘恩负义。
结语年羹尧的故事告诉我们,做人不能太飘。他本来前途无量,如果安分守己,完全可以善终。可惜权力冲昏了他的头脑,让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。那七个字不仅仅是对康熙的不敬,更是他内心膨胀的真实写照。人在得意时更要谨慎,否则下场就会像年羹尧一样悲惨。
信息来源:《清史稿》《雍正朝实录》等历史发布于:山东省热丰网-十大配资平台-可靠的配资平台-今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